在台北市的文山區,有一條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歷史古道——指南宮竹柏參道。這條長達1,021公尺的石階步道,始建於日治時期,為信眾登指南宮參拜之用,是台北大縱走第七段的核心區段。
這裡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,還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為了讓這條步道在夜間也能展現其獨特魅力,台北市政府在2023年1月完成了步道的夜間光環境優化計劃,將其轉變為一條充滿光影交錯的迷人旅程。
指南宮竹柏參道全長1,021公尺,共有超過1,200個階梯,沿途擁有日式石燈籠、石獅、涼亭等建築物,以及竹柏、櫻花樹、香楠等天然林木。步道的起點位於台北市文山區指南路三段33巷的牌坊,終點則是指南宮的正殿廣場,這裡不僅是當地居民與信徒的朝聖之路,也是一條連接貓空地區茶產業的步道。
隨著現代都市化進程的推進,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,讓歷史文化遺產在夜間依然保持其原有的魅力,成為一個重要課題。指南宮竹柏參道的夜間照明設計便是這樣一個成功的例子,台北市政府與沁弦設計團隊合作,旨在透過永續照明技術,改善步道的夜間光環境,並加強步道的文化呈現。
在照明設計方面,最核心的理念便是永續發展。設計團隊選用了低色溫的LED燈具,這不僅能夠提供適當的照明效果,還能減少對周圍生態的干擾,也讓用路人能在晚上順利通行,特別是對夜行性生物的影響降到最低,運用了時間控制系統,在晚上9點後自動熄燈或調暗非必要的燈光,除了能夠節省能源,更保護了周圍生態系統的自然節奏。
指南宮竹柏參道的照明設計並非單純的功能性改造,它還充分融入了當地的文化和歷史意象。首先,39座修復的日式石燈籠被重新點亮,這些石燈籠自日治時期以來就為步道增添了獨特的文化氣息,設計團隊將燈籠與現代的LED燈光技術結合,彰顯出步道歷史的同時,也賦予它們新的生命。
更具特色的是,步道的線型階梯燈光設計,這些階梯燈光具備指引功能,還融入了指南宮的葫蘆意象,提升了步道的美學價值,更在無形中傳遞了當地的文化精神,讓遊客、用路人的每一步都帶著對歷史與文化的尊重,燈光的流動彷彿在引領參訪者進入一個充滿詩意的時光隧道。
除了照明設計本身,這個計劃的一大亮點便是其動態燈控系統,這個系統會根據四季的變化調整步道的光照效果,特別是在一些節點區域,如涼亭、休憩區等地,讓每個季節的氛圍都呈現不同的效果,讓用路人能夠感受到步道所呈現的四季變化美。
指南宮竹柏參道的夜間照明計劃,將這條歷史悠久的步道轉變為一個生動的夜間目的地。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,參訪者都能感受到這條步道獨特的魅力。白天,它是人們朝聖、散步和享受自然美景的場所;而到了晚上,燈光的巧妙設置則讓這條步道散發出另一種幽雅的氛圍,帶來一種與日間截然不同的空間體驗。
這項照明改造計劃提升了步道的使用者體驗,讓人們能夠在晚上也能造訪這個地方,同時又堅守了環境保護、文化教育和社區參與的效用,讓參訪者可以在夜晚的光影交織中,重新認識這條歷史悠久的步道,並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與自然背景。
沁弦照明的光影設計總是成為台灣或是國際上的獎項常勝軍,如2024 台灣光環獎 Winner,是全台唯四的得獎作品之一,以及瑞士 Lighting Design Awards LIT照明設計獎優勝、美國 Muse Design Awards金獎。
指南宮竹柏參道的照明改造計劃是一個成功的範例,展現了如何在現代城市中通過創新設計,實現文化保護與環境永續的雙重目標,讓步道結合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,在夜間的光影下,成為了一條充滿詩意和深度的歷史之旅。
【儀菓國際】
讓你的設計撼動國際
Benchmark Your Design
您最能信賴的 #參賽顧問
帶您進入國際設計殿堂
免費諮詢預約表單👉https://lihi1.com/Kwleu
獎項諮詢👉02-8660-8566
洽詢信箱👉design062225@gmail.com
儀菓國際官方FB👉 https://lihi1.com/aW67j/pixnet
歡迎追蹤我們了解更多設計新訊、競賽動態!
#獲獎案例 #成功案例 #案例分享